返回

【齊心抗疫】抗疫不忘鍛鍊

2020-03-17

專訪袁國勇 — 料疫情大流行兩至三年 相信科學從悲觀中學會樂觀

不認識袁國勇的人,會以為他是語不驚人誓不休的類型。當香港有百多宗個案時,他說可以有 140 萬人感染;本地死亡人數為 4 人時,他說最壞情況,香港可以死 14000 人。他講出的數字總是令人譁然,但他也多次強調,自己是一名科學家,相信的是科學。

說到大流行(pandemic),最著名的要數到 1918 年的「流感大流行」,當時 H1N1 流感疫情肆虐全球,造成超過 5 億人感染,估計死者最多達 5000 萬人──比起第一次世界大戰的 3500 萬死者更多,被認為是人類史上最大的致命事件。

「其實現在的情況,比起 1918 年有甚麼分別?」袁國勇不諱言,今天的大流行,程度已經與當時不遑多讓,「現在地球的人口,是當時的數倍」、「那時的死亡率是百分之四至五,很利害。但現在,最低一點多、最高三點多,比起 1918 年有甚麼分別?沒有分別,差不多。」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https://youtu.be/cQJozRWw1j0

料疫情持續數年 至七成人獲抗體

當年流感大流行持續了約兩年,這次的疫情,他相信亦會相若,「通常是幾年。例如兩至三年之後,當七、八成人有抗體,才會停下來。大流行就是這樣的意思。」七、八成人有抗體,也意味著地球上大部分的人都曾經感染。現在人人視武肺如鬼魅,每個人也希望倖免於病,袁國勇其實超悲觀,「是很可怕。這其實要看其他國家的情況,當韓國又控制到,意大利又控制到……那大家就不用戴口罩了。但這件事是不是會發生?越來越不像會發生。」

「但你能夠把這個過程,攤分開去兩三年,我們的醫療系統,至少不會癱瘓」、「而且痛苦攤開了,這才是最重要。你突然有萬多人死亡,對社會衝擊很大。」

對袁國勇來說,有人患病,有人病死,這些都是必然的過程,所以他從不會說,抗疫有效的話,可以一個人也不死,他建議的方法,是如何讓死的人少一點,「所以,真的不要外遊了。」香港人愛旅行,袁國勇也深知只能叮囑,無法阻止,「現在全世界都是(病毒),真的會感染,然後帶回來。又有些地方,文化上不喜歡人戴口罩,你去到戴口罩,又會被人歧視,真的不要去了。」

批港府封關太遲 籲門診測試「做盡」

香港的第一宗武漢肺炎個案,1 月 23 日確診,政府則於 2 月 8 日,實施經中國入境的人強制檢疫 14 日,算是「半封關」。袁國勇之前曾直言,港府在疫情爆發前「走快三步」,之後卻慢下來。當再被問到港府「慢」在哪兒時,他先表明「每一個政府都有瑕疵,但現在(抗疫)效果也不錯」、「回頭看沒意思」,但他都同意,「半封關」來得太遲,「理論上,就是第一個輸入個案的時候就要考慮,要做好 arrangements (安排),措施又怎樣落實……這又的確是慢了點。」

疫情發展至今,政府對「封關」已沒有半點猶豫,今晚港府剛向歐洲神根公約成員國發出紅色外遊警示,一下子便封了大半個歐洲,現時再討論封關已是「回頭望」。他認為,現在要考慮的,是如何找出隱形病人,而在這點上,衞生署責無旁貸。

「四星期前已經可以做,就是沒有在 18 區多做測試。」醫管局早前開始推行加強化驗室監察,讓病人留下唾液樣本,檢測是否感染。不久前計劃擴展,讓私家醫生協助收集樣本。醫管局多次表示,計劃有助找到無病徵,或輕微病徵病人,袁國勇則認為,計劃很有用,但現時所做的遠遠未夠。

「在政府門診和私家醫生間做得很少,剛剛才開始做。所以對 18 區輕微病徵的病人掌握得很少,也不知道會不會有隱性傳播鏈在社區。」衞生署也就此多次被記者提問,回覆的都是會考慮加強,和嘗試聯絡,「一般去門診看傷風感冒的,至少有兩、三成,這些都可以做,為甚麼驗得這麼少?據我了解,他們送去的樣本很少,這便要弄清楚發生甚麼事」、「至少也要(每天)做五百至一千個,其實不是很多了。」

訪問的同日,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在記者會上,被問到衞生署化驗所的承受能力,她說可以做到一千、二千個,但從私家醫生收回的樣本,只有雙位數。

勿寄望藥物疫苗 把抗疫成為生活

新藥物「瑞德西韋」已抵港,這款原來用作對抗伊波拉病毒的藥物,在多項測試中都被認為有效對抗武漢肺炎病毒,但袁國勇坦言,以為有藥物便可處理是「不設實際的幻想」,「就算真的有這款藥,當全世界也在搶,你連口罩也搶不到,這些昂貴、稀有的藥物,我們會有嗎?」「疫苗也是,研發成功,都已經兩、三年後,到時可能已經很多人得到抗體了。」

他還是用平淡的聲線去宣布「壞消息」,「不要不設實際,做好保護措施最重要。」

斷定大流行要持續數年,也斷言藥物及疫苗並非出路,本應是無計可施的悲觀,他卻建議港人走出家門,「為甚麼不可以上街?可以上街呀,我常常都上街。」他笑說,「我們要開始進入正常生活,我們要上街,要到公園、行山,與人有社交活動。」

言下之意,是把抗疫當是生活的一部分,「既然這件事要維持兩、三年,你怎可以不讓人有正常社交生活。」甚至連復課,他也樂觀,「當 28 日都沒有本地個案時,其實大學生可以復課,然後中學生,一步一步。當然,學校要有口罩和消毒液,不然只會再爆發。」

由武肺爆發之初到今日,防疫策略幾度調整,但袁國勇說的還是那句,「戴好口罩,做好手衞生」、「最重要是市民不要驕傲,不要鬆懈,否則就會好像意大利般爆發,屆時醫管局、衞生設施會癱瘓,就會很嚴重。」

 

記者:劉偉程

攝影:Fred Cheung

文章來源: 立場新聞

返回